此网页设有cookies来改善您的在线用户体验。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参阅我们的Cookie政策
We will review your query and be in touch by email within 24 hours (local time, Monday to Friday) with next steps.
If you have any questions in the meantime, please contact our team on admissions.nais.hk or by phoning +852 3958 1428 and we will be happy to assist.
We look forward to speaking to you soon.
生物是许多孩子感兴趣的学科,因为记忆的部分较多被称为理科中的文科,学生往往呈现出爱学怕考的状态。
体验式学习一直是诺德安达特色的学习方式,这种学校模式重视学生课堂上的感官与情感体验,大大提升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理解与记忆,关注与兴趣的发生。
顾名思义,体验式学习需要学生去“体验”,它需要通过调动学生所有可用的感官系统,以学生为主体,创造出属于学生自己的“亲身体验”。这种“体验”是内在的,是学生在肢体、情绪、思维上参与的,以此形成的理解与记忆,将是深刻的,有趣的,长久的。
怎样将体验式学习落实到平日的课堂中去呢?
怎样将教学过程设计的像娱乐活动一样吸引人,让学生领略到其中的乐趣呢?
以下几种方法是我们在教学中常常用到的,能呈现出较好的教学效果。
视觉化
画画和手工,是我经常让学生们用于了解新知,巩固旧知的方式,生物学中很多内容需要从“结构”和“功能”两个概念入手理解,用这种方法就特别合适。 首先,孩子们爱动手,他们在创作的时候,是全身心投入的,甚至是享受的状态。“画画”这种行为调动了眼,脑,手多个感官的参与协作,孩子们在思考和对照的时候,记忆已经悄悄开始发生,而且这种记忆将是长久的,快乐的。
学生的绘本作品---眼球的结构
角色扮演—情境化
生物学中有很多一连串的生理过程,其真正的生化过程,过于复杂,并不适合在中学阶段讲解,孩子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容易感觉一头雾水,因为缺少真正的逻辑关系,记忆往往变得枯燥和困难。
但实际上,如果换一个角度去理解这些生物过程,它们其实是一个个微型的“小短片”“小故事”,“成分结构”为“角色”,“生物功能”为“剧情”,共同演绎成一个“大团圆结局”——生物世界的“稳态”。如果能让孩子们去扮演其中的“角色”,运用自己的大脑,情感、肢体,去将这个“剧情”演绎出来,不仅能让他们体验到生物世界不可思议的神奇,更培养了对科学,对自然的敬畏之心。
比如在讲到生态系统,生物圈时,为了加深孩子们对概念的理解。我让孩子们分别扮演生态系统的重要角色,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无机环境,让他们自导自演小短片“缺一不可的生态系统”。每个角色通过语言和简单的“剧情”演绎生态系统的协作机制。孩子们不仅兴趣盎然,又做到了理解深刻。
孩子们在演绎小短片“缺一不可的生态系统”
阐述,调研 — 提高学习参与度
Presentation,在英文中是陈述、表演、赠送的意思。在现实中往往指通过幻灯片向观众介绍、陈述知识和观点。在现今的职场,科研等领域都是至关重要的能力之一。在生物课堂上,我往往让孩子们走上讲台,走进屏幕。去介绍自己的作品,讲解已理解的知识。学生“以教为学”,需要透彻的理解知识,融会贯通,才能将内容通俗易懂的传达给别人。
Research,研究调查的意思。给孩子一个问题,让孩子自己去调查研究。这个问题可以是老师给的问题,可以是开放性或富有争议的话题,也可以是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调查范围不限,只要是现实世界存在的就可以。
这种解决问题的背景与现实生活中我们遇到问题时的状态更加相似,孩子们通过自己的选择,思考,在现实世界的大背景下对信息进行筛选,辨别可信与不可信,有关与无关。过程中他们不仅可以发现许多课本之外的知识,体验到通过发现新知的乐趣,还能拓宽知识面,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学生作品——短片《体循环肺循环》
科学家潜质培养
这是生物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将贯穿于所有的教学活动中的。这是老师的教学观,也是我们将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的关键。质疑与批判是学生需要具有的关键能力之一,老师应该有意识的去鼓励具有批判思维的学生。老师也不应该扮演权威角色,承认自身知识的边界性,承认科学的边界性,使孩子知道自己的除了是知识的学习者、继承者,更可以是质疑者与开拓者。
我们希望孩子们有机会,有潜力去扩大当代世界已有的科学体系。即使面对最权威的科学定论,他们也将知道,自己仍然有话语权。以此类推希望他们能把在生物课堂上培养的这些能力、态度,勇气,带到其他学科,带进他们的生活,带进他们对人生,社会,世界的态度上。这样的生物课堂更加适应全球背景,也适应这个时代的需求。
-- 本文由南通诺德安达学校中学生物老师Celine撰写